校园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校园生活>详细内容

汽车工程学院顺利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

来源: 作者:廖有 编审: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新闻网消息(文/汽车工程学院 廖有 图/汽车工程学院 杨晓 林圣存)9月14日,汽车工程学院为2025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本科)等七个专业的大一新生,精心策划了入学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分两个时段有序开展,通过“沉浸式实训体验+专业化解读+行业化引领”的三维模式,为新生开启职业教育认知新旅程。与往年相比,今年活动新增四大体验点项目,构建起“校内实训+企业资源+校友经验”的立体化育人场景。

科技赋能体验:四大实训新场景解码汽车产业未来

在移动智能体的体验区,新生们正专注操作着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室自主设计的智能小车沙盘,完成自主循迹、避障任务,这套系统集成了环境感知与自主避障功能。专业教师的讲解让新生们直观理解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应用场景。旁边的无人机能够实现在空中作业,配合小车实现“空中+地面”协同巡检。智能小车和工业级无人机的演示,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体验点之一。

工程机械VR实训室内,新生们佩戴VR设备后置身工程机械维修作业现场,通过电脑完成虚拟挖掘机发动机的维修操作。系统还原了多种典型工程场景,是我们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的教学创新成果。实训中心教学教师介绍道,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接触高难度作业场景。

巴哈赛车展示区前人头攒动,这辆由师生共同研发的越野赛车刚在20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中斩获佳绩,让新生们感受到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做中学、学中创”的特色。正如赛事对车辆性能的极致要求,学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追求卓越。

数智化汽车服务体验点前,新生们通过专业设备对二手车进行智能检测评估。“大家现在看到的漆膜仪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与精真估等行业主流评估平台流程完全一致。”教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数据链分析车辆残值,将传统汽修技能与现代数智化技术有机衔接。

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专家与校友共绘成长蓝图

学校邀请了东风柳汽人工智能部副部长罗嘉和新能源研发首席师张志强博士入校给新生宣讲,“从柳职大的实训台到东风柳汽的生产线,只差坚持与专注。”张志强博士的分享引发强烈共鸣。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展示,包括东风柳汽在内的区域龙头企业专家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智能网联产业趋势开展专题讲座,将企业最新技术需求与岗位能力标准直接传递给新生。

全国技术能手黄海峰则分享了自己从普通技工成长为行业技能带头人的经历,他结合实训设备操作细节,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持续的学习力”对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并现场演示了汽车电路故障诊断的技巧,让新生们深受启发。

20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友、现任柳州新牧汽车维修厂总负责人的罗敏锋带来"从实训能手到开创4S店"的成长分享。他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解读如何利用实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现在的数智化实训设备与企业一线技术迭代同步,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实操机会。”这种“企业提需求、校友传经验”的双轮驱动模式,让新生对职业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认知。

三维赋能成长:从认知到认同的职业启蒙闭环

各专业负责人结合实训体验内容开展专业介绍,将抽象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成长路线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通过对比传统汽修与智能诊断设备的效率差异,诠释课程体系的与时俱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则以体验区设备为例,详解"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接待新生900多人次。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亲手操作智能设备、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不仅消除了对专业的陌生感,更激发了学习热情。而本次入学教育活动以“实训场景化、解读精准化、分享实战化”为核心的创新设计,正是为打破课堂与职场的边界,助力新生快速融入专业、认知行业。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整合企业、校友等优质资源,为学生搭建 “从校园到职场” 的成长桥梁,培育更多适配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图片1

新生在移动智能体的体验区操作智能小车沙盘

图片3

新生在VR实训室体验工程机械虚拟维修

图片4

师生共同研发的巴哈赛车展示现场

图片7

黄海峰作主题讲座

学院网站审核:一审 冯春林、二审 林圣存、三审 吴星

学校网站审核:初审 党委宣传部 陈晨、终审 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

×

用户登录